辞学,对所有的学子来说都是一件不得了的事。
整个新南王朝,能免费为平民子女提供教学的,只一个麓水书院。若从麓水书院辞学,那么出去的绝大多数学子都不能继续进学。
寒门子弟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为的不就是在科考的时候出人头地、光大门楣嘛。
贺铭的表现跟宁祁一样严肃。他沉默良久,才出声问道:“本公子就不问你们辞学的原因了。本公子只问一句,你们真要放弃这个机会?”
这三人明年就能上场,以他们的学问造诣,取中秀才是不在话下的。
新南王朝的科考制度是三年一考。第一年童生试,考中了就是秀才第二年秋闱,各地秀才考取举人第三年春闱,取进士及第。
第三年的春闱结束之后,紧接着又是各地的童生试,如此一年年的延续下去。
今年秋闱在即,麓水书院极有可能出三十几个寒门举子。去年的举子们都已经结伴进京,等待来年二月的春闱。
当然,若是今年考中的举子想要再接再厉,趁早成为进士,那也是可以的。
可是麓水书院的学子们都比较耐得住性子,考了举人之后,还会在书院潜修一年,才去考进士。
这正是为何麓水书院每次都能在科场上独占鳌头的原因。也是那些人为何坚决反对书院进行学制改革的缘故。
若是学制改革一旦被推进,那今后朝堂之上的寒门子弟就会更多,名门世家大族的子弟们,就不再有家族优势。
那些家族在新南王朝挣扎许多年,才有了今日的辉煌。试问,他们又怎么可能让世代先祖的努力成空呢。
即便贺铭动摇了三个学子的心,但他们的初衷不变,坚决辞学。
“能在书院学了这么多年,我等已经感恩戴德。如今我等自觉再占用书院的教学,亦不能再学得什么,不若回乡等候来年科考,看看下一步如何行动吧。家中长辈为了我等,已经吃了许多年的苦头。”黑娃言明。
贺铭没法子,也只能看着宁祁为那几个学子签了辞学书,让他们去找直属的先生辞别。
等人走后,宁祁才遗憾的说:“这几个学子资质都好,可惜了。”
“穷人家的孩子都这样。他们应是打算中了秀才之后,就在家乡找个私塾挣点束脩,好贴补家用。”贺铭说完,便潇洒离去。
他本来是想找宁祁问一下宁陵的情况,顺便打听宁家对待常家的看法。
如今,他觉得有另一件更为重要的事在等他,宁陵的事便只能往后靠了。
才出了斋长院,温骏便带着人迎面而来。他步履匆匆,面色焦躁急切。
“你这又是怎么啦?”贺铭蹙眉问道。
温骏挥手让那些人进院,自己则拉着贺铭躲到一棵樟树下,沉重的说:“明州常大儒遇刺,就在两天前。我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