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章弓弩手(1 / 2)南宋不送首页

周正元踌躇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拼一下赵希明的人品,打赌他不会因为自己直言而记恨自己,组织了一下语言后,周正元说道:“这其一,小的觉得军中弓弩手的配置不可能像衙内所说的那样,每人都配上一把弓弩的。衙内需知,军中各种兵种的配置其实是一个常例,长枪兵、刀盾兵、弓手、弩手各有司职,如此方能在战场上一争高下。衙内这种说法有点像是前些年军中所用的纯阵,将弓弩手单独列出一个阵势来,但是这种阵势还是必须要刀斧手和长枪手的配合啊,不然,敌军一旦冲进本阵,我军就是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赵希明看着周正元咬着牙花子,期期艾艾地把自己的想法说来出来,不由失笑说道:“老周,经过这一个多月的相处,你还不知道某家是什么性格吗?有事情就直直白白地说出来就是,咱们就事论事,没得像你这样扭扭捏捏的,好不爽利。

你刚刚的想法其实某家也想过,不管花阵(南宋阵势名称,将弓弩手与刀枪肉搏军混编)也好,纯阵(将弓弩手和长枪手分开布阵)也好,其实就只是一个名称。某家所说的将射猪箭人手一部的配置,是说射猪箭只是作为他们的远程打击方式而已,并不是说要将谁改造成弓弩手,他们本身是骑军的,以后还是骑军。在弓箭社里是长枪手、刀盾手什么的,以后也不会变成弓弩手。某家只是想着将他们每人配上一副射猪箭以后,他们除了自身原有司职以外,多一个杀敌方式而已。远的,直接用弓弩覆盖,杀不完的,咱们再和他们短兵相接。”

赵希明的话,其实也是有一些道理的,有宋一朝以来,由于失去了养马地,南渡之前,宋朝军队就一直以步卒为主,辽国也好、西夏也好,甚至包括名义上臣服宋朝的青塘吐蕃人,对宋朝的马匹出口就一致采取了限制政策。你宋国要战马可以,拿你的好东西来换,最重要的是,还只能换阉马,最多骑个十来年,又得重新想办法。他们之间就算人脑子打的变成了狗脑子,但是对于宋朝的战马来源,却一直颇有默契的严加防范。宋朝也受不了这个窝囊气,一直在想着有什么办法来搞好自己的马政。

后来宋神宗年间五路伐夏,虽然损失惨重,可毕竟也算是向横山推进了不少,多多少少拿了一些马匹回来,可熙宁年间,“保马法”一出台,规定河北、河东、陕西、京东、西五路及开封府界诸县保甲养马,户一匹,物力高而自愿者二匹,给以官马,或官给钱自买。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三等以上户十户为一保,四等以下户十户为一社。保户马病死,由养马户单独赔偿;社户马病死,由养马户与其他九户共偿其半。

当时这个“保马法”可是被吹嘘的厉害,说是首先减省了官府的开支:“官养一马,以中价率之,为钱二十七千。募民牧养,可省杂费八万多缗。”。而且农户所养马匹的死亡率,较官养大为降低。此外,还促进了“保甲法”中各地保甲的武艺训练,加强了保甲制度。听起来很美对不对?可那些庄户拿战马来干嘛?固然有着一些为国分忧的想法,可更多的却是为了减少自己的赋税罢了,这种情况下,难道还想要求这些庄户每天骑着骏马奔驰个几十里来保持战马的神骏?实际情况却是庄户们往往把战马给伺候的舒舒服服的,唯恐死了一匹被官府找麻烦,把一头头战马给养的肥头大耳的,后来看见官府管的不那么紧了,又用这些战马来耕地拉犁,活生生地把一批批战马变成了挽马。

所以,从头到尾,宋朝缺马这个痼疾就一直没有解决过。弄得宋朝的军队也没有办法,只好以步兵为主,这步兵遇上骑兵,还不是只有送菜?倒不是说步兵一定就打不赢骑兵,其实宋朝步兵对付骑兵还是有一整套技术的,首先,一种将自己武装到了极致的重装步兵应运而生。这些重装步兵不但拿着长枪大斧,还穿着由1825枚铁片构成的盔甲——重达50多斤的步人甲,打仗的时候,这些重装步兵把弓弩手保护在中间,对付骑兵还是屡建奇功的。其他诸如钩镰枪啊,长柄斧啊之类的专门对付骑兵的武器更是应有尽有,所以,宋朝对付西夏和辽金的胜率其实并不低,还常常打一些胜仗。

可问题是骑兵是骑着马的,这个马它有四条腿,怎么也比你两条腿的人跑得快,看见打不过你了,这骑兵转头就跑。等你步卒负重六七十斤气喘吁吁地追上去以后,别人气定神闲地打你一个回马枪,还不是砍瓜切菜一般?所以,宋朝在野外和骑兵相争,打仗赢了,只是小胜,也砍不了多少首级,一旦打输了,那可就跑都跑不掉了,只有被人围歼的命运。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大力发展远程打击的力量。所以,宋朝的大军中,弓弩手也就成了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