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82章 战前(1 / 2)三国骑砍首页

延津,第十三征虏师四大常备营兵驻地之一。

夏收即将完成,前线府兵也陆续动员,向前线的预定据点靠拢、汇聚。

随着府兵集结,团一级的指挥官也就跟着到位,开始熟悉部伍。

府兵都是标准的一团三个营,团长普遍是中校军阶而同样开始动员的郡国兵则一个团只有两个营,一个正兵营,一个辅兵营。

不能对郡国兵要求太多,哪怕是正兵营,也只是武装起来的治安兵,以卫戍、守卫粮道为主,而非参与决战。

算起来一个团两千人,与秦汉之际的一个校尉部两千人一样……没错,就如大家看到的这样,军制、编制的人数绕了一圈,又绕了回去。

这是军吏指挥能力,以及后勤补给所决定的。

现在的常规补给运输能力,正常来说两千人就是一种极限。

征虏师的师长是陈式,与征虏师配合出击的是第十二荡寇师,师长是周仓。

为配合作战,由宗预、廖化分别担任护军。

故宗预、廖化时常密切接触,以协调各类军务上的矛盾。

六月十三日,廖化正审视一批军吏的升迁调令,这是来自田信大将军府,并附加兵科侍郎签字、附议的正式调令,从律法上来说是既定事实,他只需要验明军吏本人即可,然后分派亲兵,安排上任。

这三年来,新朝的官职已磨合完毕。

取消了六部,恢复了丞相总理朝政的先秦制度,只是以御史大夫监掌督察院,大将军独掌军事,尚书台负责官吏选拔的另类公卿制度。

三公是实权的丞相、御史大夫、大将军诸卿则是各部的正官,诸卿之外有佐贰官少卿、丞、左、右监等分管负责人。

为制衡丞相府以下的各个部级衙署,又设立侍郎司,各科侍郎专管各部的公文签发。

即丞相府下达政令,各部执行时签发各类公文,这类公文要经过各科侍郎、中郎的审核、附议、签字后才能通过。

侍从司只有否决权,侍郎官居六品,中郎官职不过七品,却能牢牢卡死各部的权柄。

没有侍从司签字附议的公文,是不合法的公文。

虽然降低了各部的施政效率,多了一道附议、打回、重新拟定的循环,但给掌握职权的部级衙署套上了一道枷锁,能省心不少。

否则不加制止,各个衙署都会下意识的扩张职权增加管理范围,进而想办法增加内部职务、官位。

现在少府衙署已经有了稽税武装,再不加管理,可能鸿胪寺也要弄一批藩兵、属国兵太常寺会从陵邑县征发兵员,组织护陵部队。

就连大理寺、廷尉府,也会想办法建立相应的缉捕、巡检部队,或者以囚徒组建敢死轻兵。

所以要从根子上限定,免得一代代的堂官、正官放飞自我,出风得意时弄出一些巨无霸来。

政务改革趋于稳定,廖化也从郡守岗位转入军职……直接带兵是不可能了,顶多走护军、都督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