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不敢。”
两个财源,哪个都不小,众太监都是喜出望外,各自散去做事。
------
次日,朱由检在文华殿接见李养徳,见了面也不废话:“李通政使,朕请你来是听闻你清廉干练,因此交给你一件事做。”
“陛下请讲。”
“这些年,天气旱涝不定,朕忧心不已。
前些时日偶然得知井灌之事,又请教过徐光启老先生,因此想在直隶几省推广井灌。
只是,这其中却有些弊端,因此需要一清廉干练又能体恤民情的大臣来做。”
当即将井灌的利弊与他说了一遍。
朱由检深知,中国历代有一个痼疾,就是任何政策在执行中都会走样。
任何命令,在到达基层以后,大都会偏离原定目标,上面再严酷的领导对此也无能为力。
井灌,初衷是好的,可到下边就可能给你整出个摊派或高价井,甚至收了银子不给打井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是这样,那井灌可就不是惠民,而是害民了。
这也是他迟迟不对盐法商税等事动手的原因之一。
因此,他需要一个既能执行又能洞察的干吏,将副作用降到最低。
李养徳考虑了很久方道:“陛下,臣对井灌一无所知,也没有合适人手,只怕辜负了陛下的厚望。”
“朕不是让你现在就去推广井灌。
你可先去顺义,徐先生正在那里,去了解井灌详情。
再去直隶各地招募些生员去跟着徐先生学习一段时间,如果徐先生已经有招募的,你也可以直接调用。
朕觉得只是学习掘井灌溉技术也不需多久,学有所成之后,招募一些工匠,就先从直隶做起。”
李养徳又思考许久才道:“掘井花费少则二三两,多则十余两,对于升斗小民来说不是小数。
执行当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臣试着给陛下列举一些。
农户不愿意掘井怎么办?
如果掘井失败,这个银子谁来承担?
如果两年后井干涸了,农户的损失谁来承担?
如果农户没银子怎么办?是借给农户还是朝廷承担?
如果是借,怎么保证农户归还?
如果由朝廷出银子,那么每个地方必然会有限额,如果被地方豪族势户包揽了怎么办?
这些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陛下能给臣多少权力?”
一连串的问题,直接把朱由检问懵了。
我要是方方面面都考虑了,还要你们这些废物干什么?
给你多少权力?
都给你!
“银子的事你上个疏,由朝廷商议。
回去拟个章程一起报上来,对以后可能的问题,朕给你全权。”
“臣以什么名义做这些?通政司又交于何人主持?”
这个麻烦,虽然通政使现在仅仅是个收发部门,和传达室老头职权差不多大,可毕竟在名义上是九卿之一。
沉吟片刻道:“通政使还是你做,暂时交给副手,名义嘛,就以‘督理三省农田水利大臣’的名义。
朕给你密奏之权,有什么不妥立即报与朕,沿途有什么发现也一并报与朕。”
“这些生员给他们什么身份,花费从哪个衙门里出,做完这些事之后如何安排?”
啧,这么多事,不过是好事。
想了想:“朝廷不可能给这些生员什么身份,只能算是你的属吏,按照吏员薪俸发放。
花费方面,外出期间给他们饮食住宿的补贴,不要难为了他们,免得节外生枝。
各种具体数额,从哪个衙门出,你去寻魏忠贤商议。
做完这事,继续回徐先生的农学进修,学成以后朕会酌情使用。
多找些人,如果做事期间发现有特别出众的人,报给朕。”
有专业知识,有实际历练经验,不用才是傻了,最起码做个县官比那些只知道之乎者也的进士强。
估计三省做完得两三年,正好,到时候他也有能力强行安排这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