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起一个男声独白:说来话长、
咖啡!
丁诚看着菲利普已经设计好的分镜头,这种标准的倒叙式开头在电影中并不少见,多达五十多处反转跟看不见的证人有一拼。
按照通常套路,应该进入以自己为视角的回忆,可镜头却出人意料地切到一个与故事风马牛不相及的画面:一个猎人在菜地里追捕一只兔子。
这个猎人是谁?这个场景在哪?这场追捕是在什么情境下发生的?
这只兔子导演给出一只眼睛睁不开,一只眼睛全盲的特写,又是为表达什么?
丁诚会心一笑,标准的希区柯克式悬念,足以让观众一秒进入电影营造的氛围里。兔子的结局还未知,而黑幕中只闻其声的汽车急刹车的声音、玻璃破碎的声音和女人的尖叫声,则更为整部电影奠定了悬疑紧张的基调。
这样的处理方式明显跟原版一样的头尾相连的闭环设计,开头的声音便是结局的设定。
第二幕响起一段轻快的钢琴声,镜头跟着一只猫进入自己的房间,特写一双弹琴的手,慢慢摇到脸上,似乎有点异样感觉,但察觉不出什么。
带上墨镜,拿着盲杖,下楼出门,不小心却被一跟绳子绊个踉跄,这时一直等在旁边的熊孩子跑上来,笑着说可以帮忙喊车,不过付十卢布。
丁诚露出阳光般微笑,就在的掏钱的瞬间,一把抓住孩子的手,恶狠狠道:“下次再这样”
“我会把把绳子绑在你的小内裤!”
看着熊孩子仓皇逃跑,虽然戴着墨镜,也能感觉到浓浓不屑和得意洋洋。
接下来是一组蒙太奇镜头,一方面是当地的风貌,走在街上,花香鸟语的富人住宅区,岁月静好的琴声与猫咪,过马路有人扶,随随便便演奏就能赢得满堂彩,各种小费,连餐厅老板会热情介绍更多的客户
就在观众以为这就是一个盲人艺术家的励志故事,但马上开始出现第一个大反转
自己其实是装盲人!
在面对镜子,慢慢取下隐形眼镜的时候,虽然并没有说出原版中小费会更多、人们会更友善、戒备也会减少的台词,但前面无数细节都体现着自己十分享受这些装弱势带来的各种便利。
“我是为艺术!”
“闭上眼睛才能更专注!”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每天一遍遍催眠,才能让良心有一点慰藉。
电影前十几分钟,看似风轻云淡之下,自己扮演的角色凭借装盲人,得到很多同情和照顾,甚至收获一份高薪工作和一位美丽又善良的女朋友。
生活太顺利与平静,也在为这种谎言里的生活沾沾自喜,很多时候甚至出于极度的自信不屑于伪装。
比如在电影院里准确地抓起爆米花对着满墙的写真画发呆
虽然单纯的女朋友并没有怀疑,但这些细节都在为后面的灾难作铺垫。
从二十分钟开始,正式从爱情喜剧开始向悬疑转变。当自己充满期待敲开大明星家的门。女主人几次三番阻止,但自身坚持与邻居好奇窥视,将自己卷进一场惊悚的连环杀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