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们现在的这个宅子,是秦家的老宅,秦河小时候,就住在这里。秦老爷子有七个儿子,秦河排行第五。
在秦河小的时候,一家人靠种十几亩地过活,日子很是艰难。
秦河九岁时,就去县城打零工。由于他头脑灵活又肯吃苦,十二岁时,就自己开了铺子,尽管很是辛苦,但生意做的很顺,钱赚的也越来越多,家里的生活也随之改善。
刚开始时的几年,家里有了余钱,秦老爷子都用来买了田地。仅三四年的时间,就买了二百多亩田地。
本来,秦老爷子想买更多的土地。可随着孩子们一个个大成亲,家里的房子实在是不够住的,就买了宅基地,盖了一个大院子。
当时因为财大气粗,所以把院子盖的很大。大院子里,除了秦老爷子和秦老太住的主院外,还有七个相对小一点儿的院子。
当时,秦老爷子就打算。每个儿子给一个小院儿。
即便是小一些的七个院子,也比这个老宅子要大,所以,秦家大院盖得相当气派。
那时候,秦河和宋氏成亲不久。
宋氏生子秦刚的时候,还在家住了一段儿时间。
“那时候,家里真是一派祥和。大家都在为这个大家庭尽心尽力。二百多亩田地,也没有赁給他人,除农忙季节找几个零工帮忙以外,平常都由父子几个人打理。很辛苦,但谁也没有怨言。”
“当时,你秦叔没有时间回家,我就一个人在家坐月子。一家人,不管是婆婆还是妯娌,都对我很好。这么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的。”
“你不知道,那时候,我觉得特别幸福。觉得为了这样一个大家庭,我们在外面,再辛苦都值得。”宋氏回忆着:“我是在家住到秦刚半岁时离开的。当时,走的时候,真的是恋恋不舍的。”
自那时起,宋氏就没再时间地在家里住过。只是每年过年的时候,一家大小回来住几天。也是从那以后,他们每年回家,家里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
有时候,是家里添人了有时候,是侄子侄女成亲了有时候,是又买了多少田地还有的变化是,家里的田地都赁出去了,家里人不用再种地了。
再后来,家里也配上了仆人和丫鬟。大人们成了老爷夫人,孩子们成了真正的少爷小姐。一家人大多都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秦河的大哥和四哥还纳了妾。反正,一家人的生活是越过越好。直到八年前的新年。
这一年,秦河因为投资失利,第一次没往家里交钱。不但没交钱,还在过完年后,向秦老爷子提出,要二百两银子用于周转。
秦老爷子当时也没说什么,就把银子给了秦河。但秦河和宋氏还是感觉到了,家里的氛围,有了微妙的变化。
想着因为生意亏损,大家都不舒服,等回去把生意做起来就好了,两人也没有多想,带着孩子们就回去了。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这次回去后,生意不但没有起色,反倒一路下滑,且越陷越深。
秦河不甘心,想咬牙坚持着挽回局面。
这一坚持就是三年。这三年中,秦河从一百五十斤瘦到不足一百二十斤,而且,还得了动不动就发昏的毛病。生意还是没有一点起色。感觉实在是无力回天了,才决定放弃。
在第三年的年底,他们卖掉了商铺和宅子,勉强还清了欠债。举家迁回三年里都没能回去的老家,想安顿下来,和家人一起以田地为生,不再经商。
那年,秦河的子秦刚九岁,次子秦建六岁,小菊四岁,荷花一岁。
灰心丧气的秦河和宋氏,都暗自庆幸,自己还有一个,想起来就觉得温暖的老家。庆幸自己一家,还有一个可以休养生息的地方。所以,在一无所有之后,并没有觉得绝望。相反,因为决定不再经商了,反倒有了一种轻松的感觉。
就这样,一家人充满希望的回到了老家。遗憾的是,这仅存的希望,却很快的就变成了失望。
当知道自己三年都未回家的五儿子一家,要回家过年的时候,秦老太爷和秦老太着实高兴了一阵子。所以,当秦河一家到家时,如往年一样,受到了热情接待。
他们一家在大家人的拥簇下,进了正房堂屋。一向不喜欢女孩的秦老太,还破天荒的抱了小荷花,左看右看看不够的样子,让秦河和宋氏都是一阵感动。
只是没一会儿,他们就被自己娘亲抱怨。这几年不回家,不向家里交钱,家里生活困难也不闻不问等等弄得发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