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甄士隐的出家,和开首的那些个“炼石补天”“疯道人”“癫和尚”多少有些联系。这是作者本身固有观念的流露。因为在作者而言,红尘之事,多少是受天命支配的。这个观念,不需要批判,不需要褒扬,以公正之心待之即可。我向来主张,对于彼时彼地发生的一切,我们应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假如换了我等在那时作此书,是否能够在思想上达到作者的高度还是一个问题。甄士隐的出世,写来其实也很平淡,翻开中国的小说,这样的模式可以说是千篇一律。因为未脱窠臼就否定这一情节,自然会失之武断。甄士隐的出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把它放在整部小说的大背景下审视,自然可以体味作者的深意与高妙。
为什么会出家?最常用的一个解释就是“看破红尘”。这话说起来很有些意思,因为我会去想,“红尘”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形状,怎么就能够“看破”。它是圆的?我会想到“破镜重圆”“破锣”里的“破”字。它是一个整体?我会想到“丢一粒石子,打破了水面的宁静”。其实,我都想错了,这里的“看破”是看穿看透洞悉实质的意思。红尘是一个抽象而具体的概念,说它抽象,它指的是人世间,说它具体,它是指车马扬起的飞尘。结合起来,大概就是说,这人世间也不过就如飞尘一样吧我是这么想的。“红尘”究竟如何?为什么要“看破红尘”呢?我想,大概是因为红尘有“幻象”与“实质”二体。“幻象”的“红尘”是繁华是车水马龙是夫妻恩爱,是高官厚禄是一切眩人眼目的表象。红尘的实质,用佛家的话来说,是诸多的苦用通俗的解释,就是包含诸多阴暗面的现实人生。繁华背后,有多少令人心酸的凄凉车水马龙里面,有几多人世的艰辛夫妻恩爱过后,有多少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里的闹剧高官厚禄中,又隐藏了多少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对于“幻象”和“实质”,普通人自然会以一般的方式对待:为了那“一二”的快乐开心,常常付出“八九”的忧伤痛苦。正因为这样,才会有这大千世界正因为这,才会有这人间世的纷繁复杂正因为这,佛陀才会产生普渡众生的念想也正因为这,才会有种种解救凡人出红尘的宗教信仰以及其他。
以愚鄙见,真正的出尘只有两种:其一,自小未受任何俗世的熏染,天生慧根,与佛仙有缘,天然出尘者。西游记里的唐三藏即是此类。三藏虽是小说中人物,但我深信,尘世中必有此一类人物。其二,便是本篇着墨的甄士隐看破红尘而出尘的人物。这一类,在中国的记载中比比皆是。红楼梦中甄士隐的出尘,是家遭不幸,世态炎凉的结果。还有一个柳湘莲,却是因戡破情关而出尘的。虽然都可谓之“出尘”,但是,“出尘”也各有不同。
甄士隐的出尘,似乎是宿缘。作者说得明白:红尘中的他老,已经有神仙之姿:“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观花修竹”“酌酒吟诗”。这就为他老的绝世出尘埋下了伏笔。
甄士隐与人为善,从文字间就可以读出。不说别的,就他老对待贾雨村的态度行为便可以约略体会到。在我的想象空间中,他是一个绅士。一则家计宽裕二则知书达理。按照惯有的模式,他应该是儿孙满堂才是。可他老偏偏是年已半百,却未有子息。在中国的文化观念里,这是他老的第一大不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