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诸多港口严重拥堵,堆积大量进口电动车
前段时间,美国财长耶伦访华时曾就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影响美国企业和工人利益问题”表达担忧。
可就在我国相关部门驳斥耶伦抛出的所谓“产能过剩”不过是伪概念之后,欧洲方面也开始渲染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
近日,有英媒报道称:当前部分欧洲国家港口内的电动车堆积如山,欧洲电动车的销售已经逐步放缓。
本来英媒的报道仅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可在西方媒体‘舆论战’的渲染下愣是牵涉到我国的产能问题。
堆积电动车原因就变成欧洲港口拥堵真的是我国产能过剩所导致的吗?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高度内卷的发展时期,我国相关企业又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博弈中闯出一片天地的?
一、渲染所谓“产能过剩论”
上个月,美国财长耶伦来华进行工作访问时就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表示担忧。
算是把美方的利益关切摆上台面进行讨论,不过显然美方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
耶伦回国后不久,美国商务部随即以所谓“违背美国制裁原则”为由将6家中国企业列入其“出口管制清单”,再次上演美式霸权的恶劣行径。
本以为耶伦抛出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的余波会在美国商务部对中企采取限制措施后戛然而止。
可是没想到欧洲方面倒是很快蹭上这波热度,以港口积压电动车为由“碰瓷”中国。
4月10日,欧盟委员会时隔七年再次发布针对中国经济的所谓“严重扭曲报告”。
报告中直指中国在诸多领域存在所谓“市场扭曲”政策,比如宏观计划制度、过度扶持国企以及对土地、资源以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行“歧视性”分配和获取政策等。
外界普遍认为,此次欧盟委员会针对中国炮制的所谓“市场扭曲报告”,旨在政治和法律层面上降低对华开展贸易调查的难度。
去年9月,欧盟启动针对我国电动汽车对欧出口的反补贴调查。
后续又对我国出口到欧洲的移动升降作业平台以及风力涡轮机展开贸易调查等等。
不过在所谓“中国市场扭曲报告”发布后,后续欧盟再启动针对我国输欧产品的调查时就可以省去逐案调查的麻烦。
在欧洲对华贸易额持续保持逆差,且中国制造在全球新兴产业中占据更多主导权的背景下,中欧贸易关系难免会出现分歧。
不过我们需警惕欧洲开始出现以政治视角取代正常事实判断的倾向。
在欧盟对华所谓“经济去风险”的过程中,中欧双方在相关高新技术产业上将趋向于无序竞争。
而中欧贸易摩擦很可能被部分别有用心的外部势力所利用。
此次欧洲地区部分港口出现的电动车积压,真的是我国产能过剩的“锅”吗?
二、港口拥堵的真实原因
事实上,有记者曾对积压在欧洲部分港口的电动车进行过调查,发现其中仅有一部分是产自我国。
电动车产品并非我国的专利,况且国际贸易中往往是严格依据订单进行备货和交货的。
脱离市场需求的产品积压显然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既然积压在港口的电动车并非全部来自我国,也就不存在所谓“中国电动车产能过剩”的说法。
而真正造成大量电动车积压港口的原因主要是部分欧洲国家的物流和销售市场出现问题。
在物流方面,目前欧洲国家普遍面临着卡车司机短缺的困境。
即便部分运输企业能够给卡车司机开出足够有吸引力的薪资待遇,这也无法有效提升整体的物流效率。
以英国为例,相关数据显示英国货车司机的平均月薪约5000英镑,而且近年来这一数字还在继续攀升。
为了弥补国内卡车司机的用工缺口,英国政府还曾多次针对特定工种(包括卡车司机)对外发放短期工作签证。
在销售市场方面,随着众多老牌车企纷纷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现阶段欧洲新能源汽车存量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而我国对欧洲出口新能源汽车主要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制约:
一是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增长幅度趋缓,现在的情况是市场需要时间消化产能。
二是欧盟多次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厂商进行所谓“反补贴调查”或“追溯性罚款”,借贸易保护措施打压我国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