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下坡路,谁没走过?(2 / 2)史新编首页

如果说,秦桓公此举不过想给晋国以往的坑骗秦国报一箭之仇,那么他选择的时机也是错误的。

国君背盟在春秋时期无异于直接扇对方国君的巴掌,这不敬程度是很高的。

看来,秦桓公势必要为他的错误付出代价。

秦桓公背盟的消息传到了晋国,晋厉公大怒,决定好好教训一下这个说话不算话的西北诸侯。

于是,秦桓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77年),晋厉公联合鲁成公,还顺带搬来周天子的重臣刘康公、成肃公,一起商量着攻打秦国。

晋厉公出兵秦国的第一招是从政治上的,他派出了大臣魏相(又称吕相)前来秦国面见秦桓公。

这秦桓公正奇怪着,都要开打了,还派什么使者,却不知道晋厉公玩了一个正名的政治游戏。

原来,厉公派出魏相来秦国是为了宣告秦晋之间的关系彻底决裂。

这个魏相一来到秦国,一见秦桓公便张开他的嘴巴,滔滔不绝地进行着他准备已久的演讲。

魏相义正词严、大义凛然地念完了这一篇演讲,讲得秦桓公毫无反驳之力,只得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个口若悬河的晋使。

魏相的这篇演讲便是出名的《绝秦书》。

《绝秦书》细数了秦国国君的种种不是,将秦国的国君们批得体无完肤,完全一副小人模样。《绝秦书》虽有雄壮威武之势,其实却是一派胡言。

晋国在书中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将晋国的不是全推到秦国身上,其目的浓缩成两个字便是——绝交!

秦桓公领教完这魏相的口才,心里纳闷了,要绝交就直接说,干吗要走这奇奇怪怪的形式。

但是,当秦桓公拿着《绝秦书》一看时,他才领悟了,原来在舆论上,自己已经输了晋厉公一大截。

看来,文人倒也不是没用的。汉末三国时的陈琳更是一篇檄文便骂得曹操汗流浃背,头风病竟不治而愈。

而魏相绝秦再次为人们证明了一点:文化水平高点,既可以直中他人痛处又不失自己的优雅。

这书信只是个开头,随之而来的才是真枪实弹。

秦桓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77年)五月,晋厉公亲统大军,会合齐灵公、宋共公、卫定公、郑成公、曹官公各自率领的本国军队,再加上国和滕国的军队,组成了诸侯联军,大军直抵秦国的麻隧(今陕西泾阳北)。

这麻隧距离黄河已远,已经属于秦国的腹地。

此次八国联军直入秦国腹地,秦桓公急忙做好迎敌的准备。不管桓公作出如何的准备,都注定改变不了这场战争的结果——秦军战败。

想来也是正常,一个晋国就够秦国受了,何况多国联军。

这场麻隧之战算得上春秋历史上规模较大的战争之一,据部分史料估计,当时晋国联军兵力约十二万人,秦国兵力约五六万人,总和便有十七八万,这个数字在当时是很大的。

也是因为这么大的数字,秦国之败便也败得很大。

当时秦国在麻隧败退后,还被晋军追击到侯丽(今陕西礼泉境内),侯丽距离秦都更近,已经是秦国的内地了。

秦国自和晋国开打以来,这还是第一次让人欺负到如此地步。

麻隧之战的失败直接宣告了秦国的衰弱,秦桓公也因此成了秦国中衰的始作俑者。

经此一败,秦国基本无力和晋国正面抗衡,晋国也因此稍微对这个西方的敌人放下心来。

而晋国也因为这次战争而顺利完成了秦、狄、齐三强服晋的部署,这时,中原霸主实属晋国。

当然,晋国的强大势必引起楚国的不服,不久,两国将再起大战。

至于秦桓公这人,经此一败后,基本没有精力去管理这个他撑不起的国家了。

麻隧之战后的次年(公元前576年),秦桓公便向这个混乱的世界告辞了。

不过,秦桓公倒也不是一个昏庸无道之君,只是在治理国家方面显得能力有所不足,这一点和他的祖父秦康公、父亲秦共公都是一样的。

看来,秦国在这三位君主手里,注定了这个国家走向平庸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