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惠卿确实没有放走刘湛的打算。
“许兄,可否找个由头,将刘湛递往东京关押?”
“这倒不难,阿云案入朝中必有争议,将案犯先行押过去,以备审理,也是应有之义。”许遵一脸迷惑,“不过这个刘湛有何出奇之处吗?吕兄何必如此关注?”
吕惠卿笑了笑。
许遵远离中枢,有些东西已经没有那么敏感了。虽然凭借直觉押对了阿云案,但前程最多也就止步于大理寺。而刘湛和官家一样年轻,又熟读王安石的文集,变法之风一起,必然扶摇而上。奇货可居,岂能错过?
年轻会天然的吸引年轻。官家才刚刚登基,就借先皇葬礼一事,大开廷议,责令朝中官员进言献策,还划定了主题——“论仁宗、英宗两朝积弊”。可怜先皇英宗才刚刚安葬,这边就要开始“论两朝积弊”,想想也能知道,那群老头子会跳脚成什么样子。
但对于吕惠卿来说,这廷议来得非常及时。他少有才名,早早入朝为官,本以为靠自己的才华,在朝中可以搏出一番前程。可惜的是,无论是这个时代还是古往今来,哪里都不缺聪明人。
吕惠卿要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哪些人呢?
一般人来说,体制内的工作,前十年是最重要的。如果在这十年内没有趟出晋升的路子,那后面基本上只能混资历了。换句话说,能在十年内凭自己本事混出头的,必然是人才和精英。
而这届朝廷十年前举办的那次科举,所录取的进士,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世常说“唐宋八大家”,唐朝有两人,宋朝有六人,其中有五个人,都与这次科举有关!
考官是欧阳修,现任文坛盟主,名作《醉翁亭记》。考生是“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以及曾巩。
苏洵以《六国论》震惊朝野,其核心观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广为人知。
苏轼,苏东坡,大宋顶流,文坛盟主接班人,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他是谁。
苏辙是苏轼的弟弟,也就是那首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中“兼怀子由”的苏子由,三苏中政治天赋最好的一个,宋朝三冗病“冗官、冗兵、冗费”正是由他总结提出。
曾巩则是儒学大师,带动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史称为“南丰七曾”,其中的曾肇、曾布后来不是户部主官就是宰相。
面对这群天降猛男,吕惠卿压力山大!
不过吕惠卿也有自己的优势,他有个好领导、好老师。
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六个有五个都排在对面?不用怕,剩下的这个人,在政治上一个可以打十个。
他,就是王安石。
所以现在的吕惠卿在疯狂攻略王安石,只要是有支持变法倾向的人才,他都准备搜罗起来充实王安石的队伍。许遵如此,刘湛更是如此。
“我那侄子虽然好学,却实在愚钝。朱夫子经典修的好,对时政关注的却不多,对府试助益不大。我那大哥特意让他跟我游学,只是现今这情形,我又哪来闲暇慢慢教他?
今日看那刘湛所言,尚有可取之处。从此处到东京,也要些时间,路上正好让吕俨和他多切磋学问,等到府试前,我再提点提点就是了。”
你家侄子要备考要游学,就要把别人押到东京去坐牢。许遵暗自腹诽,脸上笑容却起来。
“正是此理。不过我看那刘湛傲上而尊下,囚车四周通透,恐其不能和吕贤侄畅所欲言。我那后堂的宝贝屏风特异非常,吕兄也是见过的。
不如设一马车,以屏风环绕其中,将刘湛手脚锁住。如此,贤侄可在车内畅谈,吕兄也可并驾齐驱,时时监听,以便那刘湛胡言乱语乱贤侄思绪。吕兄以为如何?”
“许兄此言差异!我辈常读圣贤书,有过则当面刺之,何来监听之说?当然,许兄说的不无道理,不过吕某以为,许兄的宝屏特异,不在于监听,而在于镇邪!”吕惠卿大义凛然,“这刘湛死而复生,前尘皆忘,必有诡异。许兄以宝屏围住囚车,正是老成之举!”
那要不要在这屏风上贴张符啊,明明你自己侄子都说没有诡异。许遵忍住翻白眼的冲动,拱手道。
“此为小事,我来安排,明日即可出发。”
“不,今晚就要出发,明日要出登州地界。”
许遵迷惑不解。吕惠卿看向窗外,大有深意的说:“明日,他们要遇上山贼。”
……
太阳还没下山,刘湛就被塞进了一辆马车。马车里绕着一张屏风,让人完全看不到外面。里面还有几个大箱子,刘湛踢了一脚,纹丝不动。狱卒沉默着把刘湛牵进来,镣铐锁住右脚,并不理睬刘湛的问话和推搡,径自出去了。
刘湛喊了几句,吕俨进来挨着刘湛坐好,一脸茫然。
刘湛笑了:“你怎么也来了?你这是夜探义庄还是夜烧义庄啊,这罪过都和杀人案一个待遇了?”
“叔父让我现在就开始游学,和他一起去东京。因为马不够用了,让我来这里挤挤……”吕俨说着说着自己停下了,显然也觉得这理由颇为荒谬。
“马不够,所以蹭囚车?哈哈哈哈哈哈哈”
空气中瞬间充满了刘湛快活的声音,更是把吕俨囧的无地自容。
“刘兄……刘兄!”吕俨拉住笑的快背过气的刘湛,微微不解,“我也知道这不合情理,不过叔父这么做肯定有理由的。”
“那你不问问他?”
“长者赐,不敢违。”
哈。
刘湛无奈的笑了笑。以前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说过,儒学对人的束缚,自宋朝达到顶峰。虽然阿云还没有开始穿小脚,但是吕俨已经开始习惯跪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