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三道必考题(1 / 2)北宋帝师首页

吕俨摇了摇头。刘兄虽然自称忘记前尘往事,但这跳脱的性子还是一如往常呢。

“刘兄,愚弟明年就要参加府试。如今官家重用王介甫,入阁拜相也是早晚的事。这府试一开,必论变法。刘兄在书院时就已熟读王介甫文集,还请刘兄教我!”

刘湛目瞪口呆,想说自己完全不懂,看吕俨的神情,想必也不会信。只好暗暗发誓,下次一定要留好chatGPT的使用次数,防止被打脸。

“咳咳,吕兄不用去应对知府问讯吗?”

屏风后的房间里,奋笔记录的书吏茫然抬头,还以为自己已经暴露了。许遵许知府忙着去审阿云,要是回来就发现刘湛已知晓隔墙有耳,肯定会怪罪自己。

书吏正忐忑时,吕俨给他来了颗定心丸。

“知府大人将我安置于此处,想必也有让我事先和刘兄交谈的意思。我兄弟二人切磋学问,也无需向知府隐瞒什么。刘兄但说无妨。”

左右也是无聊,又是帮过自己的同窗。考前押题嘛,这个刘湛熟悉:“我只知道,有三道必考题!

吕兄,我先问问你,官家和介甫先生为什么要变法?”

“因国家积弱积贫,外有辽国西夏交趾之忧,内有荆襄飞地之患。国库空而百姓苦,军备少而兵员驰。官家有心振作而无处入手,始有变法。”

“吕兄总结的好!只是国家为什么积弱积贫呢?大宋文华璀璨,商业发达,这几年更是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也没有打仗,为什么就没有钱呢?”

“弊在赂秦!”吕俨同学显然对苏洵的《过秦论》相当熟悉,“自澶渊之盟以来,我大宋每年要向辽国交纳岁币。嘉祐过后,又要向西夏国交纳岁币。百姓日夜操劳,血汗都交与外国,国家哪会有钱!!!”

刘湛端起茶,示意吕俨平复一下心情,方才接着说:“吕兄又可知,大宋与辽国、西夏年年都是贸易顺差。哦,简单的说,就是辽国、西夏向大宋买的东西多,大宋向辽、夏买的东西少,一来一去,大宋赚的钱,反而比岁币多多了。”

“竟有此事?”

“千真万确。”

“难怪大人们不怎么在乎岁币……小弟见识浅薄,确实不知国家缘何财用不足。只听夫子常年叹气,说百姓贫乏,国库空虚,以为都是辽、夏两国所致。

刘兄以为何故?”

“弊在赂秦!”

吕俨茫然的看着刘湛,甚至以为自己听错了。

“吕兄没有听错。即使大宋每年都能把辽夏的钱赚回来,但岁币就是纳贡,就是贿赂他国以保平安!害处至少有三。

第一,岁币本是权宜之计,偏偏被执行了近60年,都快变成了国策。外忧暂平,本该抓紧时间好好发展军事,解决内部问题,结果呢?卧薪尝胆尝出了甜头,不吞吴光尝胆了!于是文恬武嬉,国力进一步衰败,前日是辽国,昨日是西夏,明日又是哪国来收大宋的岁币?交趾吗?

第二,大宋与辽夏有顺差没错,但交出去的岁币,是国家的钱,是百姓的钱。收回来的钱呢?是商家的钱,是大户的钱,是官员的钱,就偏偏不是国家和百姓的钱。万家哭而一家笑,这贸易顺差越大,百姓越困苦!

第三,岁币只要白银和河北绢,澶渊之盟时向辽国每年纳10万两白银,20万匹绢;到现在要给辽、夏每年共交30万两白银,45万匹绢,3万斤茶。

吕兄啊吕兄,大宋的银矿在桂阳和建州,现在每年产出最多只有22万两了!国库年年在贴补白银,银价节节上涨,又把大宋的铜钱铁钱也吸入辽夏,国内无钱可用,只能印发交子。交子三年折半,五年作废,然后又印新钞。百姓犹如地里的韭菜,被割的没活路了啊!”

刘湛说着说着,俨然带入了私人情绪,回头看见吕俨也在义愤填膺,赶紧往回圆。

“偏题了偏题了哈!说回吕兄关心的府试,既然知道了有岁币这个坏东西,那官家和朝廷自然也是想要弄掉的。自仁宗实施庆历新政以来,朝廷每年往北加兵,到如今已有兵员120万了。”

“那太好了!是否明年就可以不用交岁币了?”

“还不行,这兵虽多,但是不能打,却要朝廷一直养着,这就是朝廷第一冗,叫冗兵!必考题啊,千万记住!”

吕俨连连点头,却也有疑惑:“兵多,为什么不能打呢?”

“因为这些不是真的兵。”

“不是真的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