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最根本的就在于钱。
只要有钱,啥事都可以做。如果没钱,哪怕你有雄心壮志,也无法施为。
因此见铸币的事情终于定下来了,朱由校不禁长舒一口气。
铸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要把百姓的银两都换成银币更是如此,没有十几、二十年很难办成。
但明知如此,朱由校还是要坚定不移的推行此事。
因为这不仅会给朝廷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更可以把朝廷的货币之权收归国家,让大明朝廷重新掌握铸币权,跟为以后的钱庄、银行做铺路。
朱由校在前世的时候,经常看一些网络小说,主角一即位就设立什么钱庄跟银行,百姓们动不动就都存进去了,主角立马赚的盆满钵满。
但朱由校穿越后才知道,这根本是行不通的。
金融讲究的就是两个字:信任。
而明朝的官员、百姓对皇帝本来就很不信任。
特别大明朝廷经济方面的作为是一塌糊涂,从最开始不让用银两,必须要用大明宝钞,这么用罢也无所谓。
只是朝廷随意滥伐,真把其当成了印钞机,导致大明宝钞极度贬值,拿去当厕纸都嫌膈手,更别说万历皇帝矿税之祸等等。
所以朝廷的金融信誉几乎为零,如果自己上来啥也不干,直接推出钱庄、银行。定会被官员、百姓认为是皇帝敛财的手段,先不说同意不同意,但抨击、批驳是一定的。
因此对于组建钱庄、银行之事,朱由校慎之又慎,不敢轻举妄动。
他想先慢慢改革税制,铸造货币,让百姓商贾从中获利。这才能重拾朝廷经济信誉,以后的事情也会更好做。
想通此事以后,朱由校又跟刘一燝商议了些细节,就让他们去退下自己商议了。
只是等刘一燝走后,徐光启还站在原地,不见离开的意思。朱由校见此甚是好奇,不由地问道:
“爱卿可还有什么事情要给朕商议吗?”
徐光启面露苦笑,缓缓的点头躬身说道:
“陛下,臣留下来是有一件事先要求您允许。”
见徐光启这么一说,朱由校更加好奇了。
“什么事,徐爱卿但说无妨,自朕即位以来,你尽心用事。其中功劳朕都看在眼里,只要合理的,朕定会同意。”
“陛下,此事其实也不是为了臣自己,而是为了臣的学生孙元化,臣想请求陛下让他也出使西洋。”
让孙元化出使西洋?
朱由校恍然大悟,他今日早朝的时候,看了礼部递上来的名单。
这次朝廷出使的有四人,其中礼部两人,分别是主客司与四夷馆各出一名郎中,鸿胪寺一人,最后一人便是锦衣卫的人。
名单上的三名文官均出自大明朝外交部门,其中一个出自四夷馆的员外郎更是会佛郎机语。
对此朱由校也没有说什么,毕竟第一次去属于探险性质,说实话是有些风险的。
朱由校也不会派什么重要人物去,万一出事就麻烦了。
等去了简单了解了情况后,朱由校想着就要派出一個大使团前往,那次才是第一次正式出访,到时候定要派一些重要的人去。
因此朱由校听到徐光启想让孙元化去,顿时有些惊讶,当即好奇的询问起缘由。
“孙元化此人能力出众,一直在里草栏场任职,又对研制克虏炮、燧发枪有功,朕一直在心里记着。还想着以后让他出任外职,爱卿怎么突然想让他出使西洋。”
徐光启一听,也微微点头,他当然知道跟去西洋相比,在大明任职其实是更加划算。
在大明任职不仅安全,自己还可以助力于他,让他未来仕途也会更加顺利,而去西洋的话就只是他一个人打拼,其中凶险自不用说。
但当他听过孙元化的分析后,他也转变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这既是微臣的想法,更是孙元化自己提出来的。孙元化本就是举人出身,因受到陛下抬爱,一直受到重用,无论是微臣还是他自己都甚是感激陛下。
但上月他突然找到微臣,说自己想要代表去西洋,一则他本就对西洋之学感兴趣,想亲自去看看。
二则他本身会佛郎机语,也与汤若望等人有联系,如果去了西洋,能更方便了解当地的情况,到时候给陛下介绍起来也方便。
三者他说目前的西洋之书,都是从汤若望等人带过来的,不是最新的。他本身对西学感兴趣,如果去定要给大明再带些最新的西洋之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