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还是山坡,垒墙的步骤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是“垒”而不是“砌”?因为石头之间没有其他东西。
黄土地这一面本来有五十米左右,仓库占去了十五米,南头桑树和道路占去五米。
也就是说,要垒一段三十米长的石堰。
“咝”一口凉气吸进肚子,田宁有点怵头。这么长?假如请人过来,一道模板排过去,混凝土一浇,不用一个小时就完事。
但田宁深知,这样做出来的墙虽然美观,却是没有灵魂的。韦雁的农场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手工的东西,内在价值永远是最高,哪怕只是一道墙。
田宁最近经常在机械和手工两个模式下转换。放到大环境下,田宁当然知道:机械是提高效率的利器,现代农业必须要大规模使用机械。手工则是落后的代名词,同时也是最具价值和传承的东西。
大道理都懂,问题是4号山谷不是大环境。
比如现在,要把从黄土地里筛出的石头利用起来,加固在路旁,不多不少30米,人工好还是机械好?
这些问题随着田宁搬了几块石头感觉了一下后,自己烟消云散了。
搬石头垒堰这事有点好玩,30米是有点长,今天干不完,明天再干啊。
要垒一道最漂亮的人工石堰,就叫它“30米长城”。
田宁并不是强迫症,机器还是要用的。开来挖掘机,沿着黄土地和山坡脚挖出一道浅地基。吊床的绳子解下来,一头栓桑树,一头栓仓库后门,拉直了当参照线。
接下来就照着线堆石头,黄土地里筛出来的是小石头,山坡则散落着大的。实在搬不动,田宁就开挖掘机端回来,一块顶五块,不费劲。
没有做过这个活计的人很难想象其中的劳累和快乐。
用的是自己的力气,实现的是自己的想法,不复杂。这三个原因让人很快乐,并且一手就忘了时间。
田宁把更小的石头扔进石堰和原来小道的缝隙,“咚咚”连声。富贵一见,可了不得了,有近路不走,非从桑树那边绕去。跑到山坡,隔着小道冲田宁“汪汪”连声。
一般来说,只要田宁劳动过,并警告过不能动的东西,比如白萝卜胡萝卜,温室这些,富贵都不敢去碰,时间长了形成条件反射。所以它才绕路跑到对面玩。
富贵的行为激起了田宁的童心,双手开工,一连串的往里扔。终于,黄土地里和近处山坡的石头都被搬空,石堰只完成了四分之一。
要达到小道的高度,还差很多,以后随时搜集石块吧。
田宁揉着酸痛的胳膊腿,看着笔直的,初见成效的石堰。这些不规则的石块在参照线的限制下,竟然有整齐的观感,真是越看越痛快!田宁身体疲惫但是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