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权就藩不久之后,明军就在大宁卫以北发现了北元军队的踪迹。由于朱权资历尚浅,朱元璋怕他独自完成作战有难度,便召北平的朱棣领兵前去大宁协助歼灭敌军。 当身在北平燕王府中的朱棣接到朝廷的诏书时,心情十分复杂。他已被他的父皇排除在帝位的考虑范围内,今后他的作用就是替朝廷四处征战扫平敌军,做一个彻头彻尾的将军王。纵使心有不甘,但他没有懈怠,第一时间召集朱能和张玉整编军队挂帅出征。 此次作战,朱棣像之前一次北伐那样,先派出小股骑兵前去侦查元兵阵营所在。在得到了确切的情报以后,他命大军连夜奔袭至敌营。这一次他没有像劝降乃尔不花那样使用怀柔政策,而是亲自带兵披甲上阵冲杀在前,领着大军痛痛快快地干了一仗。 只见朱棣身着银盔银甲,手执马刀骑着战马驰骋在角鼓争鸣的战场上。刀光剑影间,他奋力厮杀,手起刀落,一颗颗面目狰狞的脑袋滚落在他的马蹄之下。这充斥着血腥味的战场似乎激起了他心底深处最原始的冲动,任由鲜血将他的盔甲染红。朱棣没有丝毫畏惧,他犹如战神附体不知疲倦地挥舞着。 一军的主帅如此勇猛,底下的将士见状更是群情激昂,朱能与张玉各自率众奋力砍杀,元军面对如此强悍的燕王军,简直是不堪一击,溃不成军。在活捉了北元大奖索林帖木儿等数十位将领后,朱棣还不满足,带着大军又一口气追出了数百里以外,一直打到了兀良哈秃城,打败了北元大将哈剌兀,方才鸣金收兵,班师回朝。 当燕王军大胜的捷报传至京师时,牵挂了许久的康青鸾终于松了口气,落下了宽慰的泪水。即使不在储位,她的燕王仍是这天底下一等一、无人能及的大好男儿。 是夜,康青鸾正静立窗台边吹奏玉箫,忽然一双有力的臂膀从她身后将她圈入怀中。她停止了吹奏,顺势倒入了身后这个再熟悉不过的温暖胸膛。 他,终于来了。 康青鸾轻轻地闭上了眼,感受着久违的幸福。 朱棣紧紧拥着她,下颚蹭着她的头顶摩挲,温柔道:“青儿,我回来了。” 这声音犹如春日里最和煦的一阵风,直接吹入了康青鸾心里,泛起阵阵涟漪。转身看着他,许久未见,他又是一脸风霜,伸手心疼地抚摸他消瘦但越发刚毅的脸庞。 朱棣一把将她揽入怀里,低头狠狠地啃吻着她的双唇,慢慢地他放轻了力道,舌尖温柔地与她缠绕,将自己对她所有的思念都融在了这个吻中。康青鸾双手紧紧攀着他的双肩,将自己化作绕指柔包裹住他所有的深情。 翌日,朱棣进宫向朱元璋复命,恰巧遇上了要去乾清宫请安的朱允炆。 “参见皇太孙。”朱棣落落大方地行了个礼。 朱允炆没想到在这里会遇见他,面露尴尬之色,忙回道:“四叔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谢皇太孙。”朱棣泰然看着他。 朱允炆被他看得有些不置可否,开口道:“四叔,这里没有外人,你不必如此拘泥于礼数……” 话还没说完,就被朱棣打断道:“哎,殿下,虽说我年长于你,是你的叔父,但君臣朝纲不能乱,既然你是皇太孙,是大明的储君,那么我向你行礼就是应该的。” “这……”的确是这个理,朱允炆也没话反驳。 “殿下是要去乾清宫面圣吗?”朱棣问道。 “允炆正是要去给皇爷爷请安。” “那就一同前去吧。殿下,请。”朱棣示意他先行。 朱允炆点了点头。于是他在前,朱棣在后,二人相伴无言走向乾清宫。 夜间,朱元璋邀文武百官在宫内同庆朝廷北征大捷。宴席上,皇上高居正位,作为大明未来储君的皇太孙朱允炆居左席,而此次大捷的功臣燕王朱棣居右席。前来敬酒的官员络绎不绝,相比左席的恭敬谦顺,右席推杯换盏似乎更热闹一些。而康青鸾则在圣驾旁斟酒布菜,亦是忙得热火朝天。 看着臣子们其乐融融的景象,朱元璋心中颇是快慰。一来皇太孙年少有成,在朝廷事务处理的学习上进步得很快;二来有朱棣这个好儿子帮着镇守,大明边防固若金汤。一切似乎都在朝着他所希望的那样,有条不紊地发展。 “丫头,朕好久没这么高兴了,来,再满上。” 康青鸾佯装收起酒壶,不依道:“父皇,美酒虽好,不可贪杯。今日已经饮了许多,还是多吃几口菜吧。” 已有些微醺的朱元璋,看上去红光满面,声音相比平日里更是洪亮了几分。他像个老顽童般讨价还价道:“好丫头,再倒一杯好不好,朕答应你,这是最后一杯了。” 康青鸾被他认真的模样逗得忍不住“咯咯”笑了起来。 “父皇说话可算数?真的是最后一杯吗?” “君无戏言。”朱元璋拍着胸脯保证。 “好吧。那儿臣就给您再满上,最后一杯哦。” 看着酒杯再次斟满,朱元璋高兴得双眼放光,笑着道:“嗯,这最后一杯酒可不能草草了事,朕得找人共饮。” “父皇要与谁共饮?” 朱元璋思忖片刻,朗声道:“允炆,老四,你们两个过来。” 二人听见召唤忙起身上前,恭敬道: “皇爷爷有何指示?” “父皇有何指示?” 朱元璋捻了捻龙须,开口道:“难得今日大伙聚在一起喝酒,咱们也风雅一回。朕出个上联,你们来对下联,谁对的好,就与朕共饮这最后一杯酒。” 朱棣与朱允炆对视一眼,随后异口同声回道: “是,父皇。” “是,皇爷爷。” “朕出个什么上联好呢?”朱元璋绞尽脑汁想着,忽然灵光一闪,“既然今日是庆祝北征大捷,那朕就出个与战场有关的,你们竖起耳朵听好了。” 这虽是圣上对于皇太孙与燕王的考题,可底下众人也纷纷放下酒盏静静恭候着。 “朕的上联就是——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元璋摇头晃脑地说着,似乎对自己这个上联颇为满意。 一旁的康青鸾听完这个上联微微皱了皱眉。马匹的确是作战必备,但似乎只是写实而已,并无太大的意境在里面。当今圣上布衣出身,胸中文墨有限,能平铺直叙亦属不易。 朱允炆蹙眉凝思,喃喃重复道:“风吹马尾千条线,风吹马尾……” 身后不远处站着的一位文士焦急得看着他,恨不得凑上前来给些提示。此人乃洪武十八年探花郎、东宫伴读黄子澄。当年朱元璋见他文采斐然便钦点他侍奉懿文太子,后来太子驾薨,他就继续留在东宫侍读皇太孙。今日殿前比试,且文武百官皆在场,他可不希望自己的主子被别人比下去。更何况皇太孙的文课若不出众,岂不是他有失职之嫌?所以此刻他比朱允炆这位当事人还要紧张上几分。 这时,朱允炆开口了,他颇有信心道:“皇爷爷,允炆想到了。” “哦,说来听听。”朱元璋饶有趣味地等着他的回答。 “皇爷爷,允炆的下联是——雨打羊毛一片毡。” 话音甫落,黄子澄就像被雨水打蔫了的树叶一般,垂下肩耷拉着脑袋悄悄退入人群中。 而朱允炆对面原本喜悦的龙颜则是略微敛了敛,咕哝道:“风吹、雨打,马尾、羊毛,也算是工整……” 随后他看向另外一边,问道:“老四,你的呢?” 康青鸾随着朱元璋一同看向朱棣,她也觉得有些紧张起来,不知道他会如何应对。 朱棣上前一步,拱手一揖,胸有成竹道:“父皇,儿臣的下联是——日照龙鳞万点金。” 底下众人骚动起来,群臣间窃窃私语不断。 听到这个回答,朱元璋微怔了一下,随即高声赞叹道:“好,老四这个对的不错。日照龙鳞万点金,嗯,有点意思。来,老四,与朕共饮了这杯酒。丫头,给你四哥倒酒。” 康青鸾微笑着颔首,接过宫女递过来的酒杯斟满,然后递给了朱棣。二人四目对视,朱棣深情看了一眼,康青鸾微笑回应,随后又回到了朱元璋身边。 看着他们父子二人豪迈共饮,康青鸾心中却有些忐忑。朱棣的这个对子自然要强过朱允炆的百倍,可是未免有些锋芒太露。如今的朱棣是诸王中的佼佼者,且凭借自己的赫赫战功在朝中亦树立起了威信,但再怎么说,朱允炆才是未来的皇位继承者。今日他如此出挑作对,康青鸾能感受到他对皇位仍充满着渴望,相信东宫的人也一定觉察到了,如此是否会引起他们的猜忌? 众臣纷纷举杯向万岁道贺,唯有隐于人群中的黄子澄愤愤地瞪了朱棣一眼…… 宴席结束后,朱允炆回到了自己宫中。已至深夜,他却毫无睡意。这一次朱棣返京,虽然这位四叔对身为皇太孙的自己十分恭敬,可他心里还是升起了隐隐的不安。此次朱棣北伐大胜,威望震慑蒙古各部落,那些蒙古人没想到在徐达死后,大明朝又出现了一位如此威猛的大将军王,纷纷投诚拜服。而在朝廷中,之前议储时候支持燕王的大臣们更是大肆夸赞、多番吹捧。相形之下,他这个皇太孙却是毫无建树,平庸无奇。 一种无形的压力令朱允炆有些喘不过气来,他按着自己有些隐隐发胀的太阳穴,想令自己平静下来。忽然脑子里浮现出了那抹温柔的倩影,他默默地坐到书桌前,从一堆书册底下抽出一副画卷展开。痴痴地凝望着画上的女子:螓首蛾眉,巧笑倩兮,气若幽兰,美眸盼兮……